(4)侵蚀介质的影响。主要指侵蚀介质的化学组成、酸碱性、黏度,介质的温度、流动速度(静态还是动态),压力和气氛(对气态侵蚀介质,氧化性、还原性等)等。
(5)耐火材料与侵蚀介质的相互作用。耐火材料与侵蚀介质发生反应形成高熔点或高黏度物相,有利于降低对材料的侵蚀。
(6)使用条件的影响。主要包括温度高低及波动情况、压力、气氛、接触时间及面积等。温度高,波动大,压力大或真空,气氛侵蚀性强,接触时间长、面积大,对材料的侵蚀就越严重。
基于以上分析,改进耐火材料的抗侵蚀性可采取如下措施:
推荐阅读:熔炼炉和保温炉用耐火材料
(1)提高原料的纯度,改善制品的化学矿物组成,尽量减少低熔物及杂质的含量;
(2)注意耐火材料的选材,尽量选用与侵蚀介质的化学组成相近的耐火材料;另外,耐火材料在使用中,还应该注意到所用材料之间化学特性应相近,防止或减轻在高温条件下所用材料之间的界面损毁反应。
(3)选择适宜的生产方法,获得具有致密而均匀的组织结构的制品
由于侵蚀介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因此研究耐火材料抗侵蚀性的试验方法也应该不同。这里仅介绍抗渣性、抗酸、抗碱、抗玻璃熔液侵蚀,抗CO侵蚀性等的实验方法
全国服务热线
联系电话